螺旋管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螺旋管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斯大林为什么想占领日本日本有什么利益可图

发布时间:2021-01-07 12:12:09 阅读: 来源:螺旋管厂家

斯大林为什么想占领日本?日本有什么利益可图

1950年10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右)为了评估中国出兵参战的可能性,在威克岛与麦克阿瑟进行会晤。他们判断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出兵参战的“可能性很小”,因而计划于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

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半岛大雨滂沱,汉城被雾气笼罩。这是朝鲜半岛梅雨季节里普通的一天。4时,三八线上,连续升起的信号弹划过漆黑的夜空,5时,北朝鲜的数千门炮火轰鸣,朝鲜战争爆发。动荡的世界,没有人会认为亚洲东部地区发生的一场局部战事 “会对这个半岛以外的人们产生什么影响久远的后果”,这一天对于朝鲜以外的世界实在是个普通日子。

斯大林想占领日本

1945年6月25日,《联合国宪章》签订。美苏两国的并肩作战埋葬了法西斯,但意识形态的对抗却使昔日的“盟友”成为冷战下的“仇敌”。如果说1948年美苏两国在欧洲上演的柏林危机还属于“文戏”,那么两年后的1950年,苏联为对抗美国,在亚洲的朝鲜导演了一场彻彻底底的“武戏”。

朝鲜半岛在李奇微将军回忆录中曾被比喻为“从亚洲大陆伸出的一个肥胖的拇指。”这个“肥胖的拇指”最初并没有成为美苏两国争夺的焦点。1945年8月,苏联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后,前锋部队迅速抵达朝鲜半岛中部的开城附近,而此时美军正在数千公里以外的冲绳与日军激战,无暇顾及朝鲜半岛。战争形势的迅速变化迫使美国人不得不首先考虑朝鲜半岛的势力划分。

正当美国人还在地图上寻找一条合适的界限时,此刻苏联人的脚已经踏在朝鲜的土地上了。美国唯恐苏联独占朝鲜,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为界接受日军投降,该线以北为苏军对日受降区,该线以南为美军对日受降区。关于三八线划界这个仓促的建议,美国人没想到苏联人真的会同意,因为此时朝鲜半岛上的苏联军队已经越过三八线正沿着公路向汉城运动,即使苏联提出以37度线甚至更南面为界,美国也必须从实际出发接受苏联的修正方案,但斯大林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该方案,这一举动着实让后来的研究者迷惑不解。

斯大林之所以会同意三八线方案,是因为苏联想要以此作为条件换取苏军部分占领日本。在斯大林眼中北纬38度线应该向东一直延伸至日本列岛,也就说苏联人要以朝鲜半岛三八线以南地区交换日本本土三八线以北地区。苏联放弃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的机会不过是为了表达与美国“交换”地盘的诚意,或者说是如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但美国鉴于德国分裂的例子,绝不允许苏联染指日本,结果苏联人既不能实现其直接惩处日本的夙愿,又不能借助朝鲜半岛保持对日本的威慑。

斯大林承诺在先,即使觉得“吃亏”,也是覆水难收,只好暂时接受美国独占日本,两国共占朝鲜半岛的局面。冷战格局形成后,美国扶持日本对抗苏联的态度日益明显,杜鲁门甚至公开宣称要以德国和日本来做抵抗苏联扩张的堡垒。苏联在处理柏林危机中表现得极端被动,为了集中力量对抗美国和西方集团,不得不在亚洲维持一种相对缓和或保守的方针。在远东地区,苏联既要与美国划分势力范围,又要避免直接冲突。

三八线的划分,埋下了朝鲜民族长期分裂的种子,而且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两国之间已出现分庭抗礼的趋势,这颗苦种是必定要发芽的。正是朝鲜半岛的分裂使得南北双方的政治势力都各自谋划着以武力统一对方。朝鲜半岛上任何风吹草动都足以牵动遥远的莫斯科和华盛顿的神经。

1948年12月,苏联单方面从北朝鲜撤军,此举意在逼迫美国撤军南朝鲜,同时也为防止“擦枪走火”,避免美苏在朝鲜半岛直接发生对抗。但是在南北半岛的分裂的现实下,苏军的撤离,只是暂时避免了美苏之间在东亚发生直接冲突的可能性,但美苏坚持以南北朝鲜为各自势力范围的方针,却无法使双方对南北朝鲜两个政权之间的冲突置身事外。

金日成的试探

分裂的种子必然结出战争的苦果。苏军已经撤出,而美军尚未撤离的形势使北朝鲜政府所受到的压力大增。1948年12月和1949年1月,金日成两度向苏联寻求帮助。然而,苏联在欧洲处境被动,斯大林不想进一步在东亚刺激美国人。更何况,这样做反而授美国人以口实,进一步将美国与南朝鲜的关系同盟化。所以斯大林没有同意与北朝鲜缔结互助条约的请求,而且在军事援助上也加以限制。

1949年4月中旬,莫斯科方面从情报中得知,美国准备在5月从朝鲜半岛撤军,而南朝鲜李承晚政权打算在6月对北朝鲜发动大规模进攻,斯大林认为这时不帮助金日成以致丢掉北朝鲜,那么苏联在亚洲将遭受巨大损失。斯大林在给予北朝鲜军事援助的同时明确建议金日成向中共寻求兵员上的支持。

6月底美军撤出朝鲜,标志着“美国在亚洲基本上完成了以收缩力量和防线为特征的战略调整”。可是,南朝鲜当局却加紧了军事挑衅和进攻准备,三八线上的紧张空气似乎证明进攻已迫在眉睫。到了9月份,苏联军事装备已运抵北朝鲜,人民军也迅速扩展到近9万人,与南朝鲜不相上下,这无疑鼓励了一心想早日统一朝鲜的金日成,但此时苏联的军事援助主要还是为了加强北朝鲜的防御力量,而不是为了鼓励其向南方发起进攻。

面对来自南方的威胁,此时“兵强马壮”的金日成已在考虑变被动为主动,他踌躇满志地认为这是通过军事手段实现朝鲜统一的有利时机。9月3日,金日成向苏联使馆提出了一项主动进攻计划。由于担心内战拖延下去,将在政治上处于不利地位,此时的金日成并不指望能够以武力迅速统一朝鲜半岛,而只是向苏联建议夺取翁津半岛和该半岛以东大约到开城附近的部分南朝鲜地区,如果进展顺利,则“可以继续向南方挺进”。

应该说,当时整个亚洲局势的发展对苏联与美国对抗是十分有利的:中国革命已经取得了根本性的胜利,美国军队已经撤出朝鲜半岛。然而,斯大林还是拒绝了北朝鲜在朝鲜半岛采取军事行动计划。9月24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讨论了朝鲜的局势认为,“由于目前北朝鲜的武装力量与南朝鲜相比没有占绝对的优势,因此不能不承认,现在进攻南方是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所以从军事角度看是不允许的。”

与苏联对于北朝鲜方面战斗力的保守估计不同,美国对南朝鲜军队的情况表现出极大的乐观,1950年6月8日,美国军事顾问团罗伯特少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明:“韩国军队已达到世界水平。万一北朝鲜军队前来进攻,像以往的事例(翁津、开城事件等)一样,韩国军队有力量将其击退。”6月12日,美军军事顾问团在回答联合国朝鲜委员会质询时再次指出如果南朝鲜“万一受到侵略,韩国军队也能够将其击退”。

南北双方的军力究竟如何呢?苏军在撤出朝鲜半岛时,留下了3000人的顾问团。北朝鲜军队在编制、装备、训练及战术上都按照苏联的模式组建。1949年末,北朝鲜只有4个师的兵力,到战争爆发前的1950年6月,兵力增加约2倍。开战前,北朝鲜军队的总兵力为:官兵共13.5万人,坦克150辆,火炮600门,飞机196架,齐装满员的步兵师8个,简编的步兵师2个,独立团2个,装甲旅和装甲团各1个。此外,还有5个警备旅和国内治安部队。与二战时苏军部队的编制相比,北朝鲜步兵师的编制小,并缺少坦克、重炮和补给维修的部队。但是对比一下南北双方的军队实力,这样一只部队也足够把对手赶出朝鲜半岛了。

为了对付北朝鲜军队,美国人也留下了一支“甚至不敢称之为军队的相当可怜的部队”。南朝鲜军队的前身是1946年1月创建的警察部队,1948年8月才改称“国防军”,1950年春,南朝鲜军队的总兵力已达到:人员9.8万人,装甲车27辆,火炮89门,飞机32架。南朝鲜军队拥有所谓“装甲部队”不过是由少数侦察车辆和一些半履带车辆组成。

此外在火炮口径、射程和打击能力上,北朝鲜军队也远在南朝鲜之上。南朝鲜师装备的105毫米榴弹炮是二战时美军步兵团使用的装备,其有效射程为6500米,与之相比,北朝鲜师炮兵的122毫米榴弹炮,射程为11700米,同时北朝鲜还拥有76毫米自行火炮,76毫米加农火炮,其射程也远在南方军队之上。在多次的边境纠纷中,北朝鲜军队的炮兵总能在南朝鲜军队炮兵的射程之外从容不迫的射击。

在美国人眼中,这只部队“攻则不足,守则有余”。南朝鲜部队在编成、装备上参差不齐,而为了维护国内治安和镇压南方各地的游击队,又不得不分兵各处执行任务,训练严重不足。截至1949年底,16个营中完成营一级训练任务的还不足半数。南朝鲜军队没有重炮,没有坦克,没有反坦克武器,也没有空军。与北朝鲜的军队相比,部署在三八线附近南朝鲜部队连组织防御也非常困难,最为重要的是,战前北朝鲜已经拥有了苏联援助的一定数量的T-34坦克,而南朝鲜军队不但没有坦克且缺乏行之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战争爆发前,李承晚不断威胁要进行武力“北伐”,不曾想却让北朝鲜先发动了 “南伐”。与美国人相比,南朝鲜军方对双方的实力以及准备情况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美国不给武器、补给品,南朝鲜就主动要。南朝鲜判断:“北朝鲜军队的兵力为17.5万人,拥有优势的炮兵、坦克和空军,出现万一的情况很危险。”为此,1949年10月,南朝鲜向美军军事顾问团提出了提供193辆M-26型坦克(3个营)的请求。但是,顾问团拒绝了南朝鲜的请求,他们认为:“你们国家的地形、道路网特别是桥梁不适于使用坦克”。在这样的答复中,情报掌握的不足也暴露出来,尤其是关于北朝鲜军队的坦克的情报,此时美军顾问团也错误地估计,“北朝的坦克是旧日军的,不必担心”。

不确定的伙伴

1949-1950年,东亚大陆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节节胜利,已经取得了半壁江山。这时的中共已经对整个亚洲局势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斯大林对中共政权将来会导向哪一阵营心存疑虑,中苏结盟并不意味着中苏之间的关系是牢不可破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杨奎松指出,“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并不意味着新中国就被牢牢地拴在了苏联阵营的战车上”。

历史和现实的种种纠结、恩怨妨碍着中苏两国领导人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至少斯大林不会把毛泽东看作一个可靠的同盟者,毛泽东在后来曾谈到,斯大林真正开始信任自己,真正相信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者,那是在朝鲜战争开始之后,严格地说,是在中国决定出兵援朝之后。

根据现有的档案和研究成果,直到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共领导人关注点更多放在国内事务上。建国之初,全国工作的重心已经转向经济建设,部队正准备大规模复员,军事战略目标只剩下台湾。当时中共正在积极准备解放台湾,因此,毛泽东不愿意看到在中国北方邻国发生一场可能导致美国干涉亚洲事务的战争。

中共解放台湾必然借助苏联海军、空军的支援,这点斯大林心里十分清楚。早在1949年6-8月中共中央代表团访苏期间,毛泽东就特意让刘少奇将中共解放台湾的计划转告斯大林,并寻求苏联的军事援助。斯大林拒绝中共的请求后,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在莫斯科第一次与斯大林会谈时,再次婉转地提出了同样问题。对于斯大林而言,是帮助中共打台湾还是帮助北朝鲜统一朝鲜半岛必须权衡其中利弊得失,以及美国的干涉程度。斯大林很清楚,尽管美国宣称安全线不包括台湾和朝鲜,但该政策是以苏联不介入为前提。

对苏联而言,支持朝鲜在陆地作战和支持中国跨海作战不可同日而语。中共实施渡海作战必然需要苏联的空军和海军支援,而金日成进攻南朝鲜,苏联人不必派出地面部队协助。因此,统一朝鲜的战争,美国人卷入的可能性较小。

后来的事态发展证明苏联对美国的判断出现了严重失误。无论是斯大林还是毛泽东都没想到美国会如此迅速地介入到朝鲜战争当中来。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斯大林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美国的反应。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讲话中提到美国的远东防御范围时,是把朝鲜半岛排除在外的。显然艾奇逊的这番话对斯大林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历史进入1950年,朝鲜半岛的战争步伐一下子加快了。无论是李承晚还是金日成都想通过军事手段一举实现朝鲜民族的统一。“战争是早晚的事”,美国驻南朝鲜大使约翰·穆乔说。1950年6月25日之前,朝鲜南北双方沿着三八线附近的摩擦和交火事件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双方神经都绷得很紧,“说不定就在哪天早上”一次小规模的冲突就会引发战争。

金日成一直以来都积极准备以武力统一南方,但他很清楚,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得到莫斯科的首肯和帮助。1949年3月,金日成在访问莫斯科时,希望说服斯大林加强对北朝鲜的支持,提出以武力解决统一的计划。3月5日的会谈中,斯大林却没给出任何承诺,反而认为金日成“没有必要”进攻南朝鲜,只有对南朝鲜军队进行反击时才可以越过三八线。虽然斯大林拒绝了金日成,但也建议金日成寻求中国的支持。

根据莫斯科的建议,5月上旬,金日成派劳动党中央委员、人民军政治部主任金一作为特使秘密访问北平,毛泽东向金一表示,一旦情况需要,中国会派兵援助。根据师哲回忆,毛泽东与金一的谈话很简单,不过在会谈中毛泽东向北朝鲜表示中国会派兵援助的信息,“我们可以给你们悄悄地增派中国士兵去,都是黑头发,谁也分不清”。

毛泽东一向主张“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自然会支持金日成的想法。但他并不同意金日成立即用武力统一朝鲜,他认为“在最近的将来进攻南朝鲜是不现实的”,因为此时中共军队主力均已南下,一旦美国干涉,“不可能迅速地有力地给予支持”。

5月中旬的会谈中,金一还与毛泽东商谈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师转属人民军后干部培养以及武器装备等问题。此时,中共正积极准备解放台湾,显然朝鲜半岛不是毛的关注范围,但是毛泽东出于国际主义立场和对朝鲜革命的同情、支持,同意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籍士兵回国。当最后一支朝鲜师于4月18日到达元山时,金日成和斯大林在莫斯科已经下决心要进行一场战争了。从客观上讲,三个经过战争锻炼的朝鲜师回国,对于金日成在战争初期作战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决不能说明中国领导人当时就参与了战争的策划。

1949年9月下旬,北朝鲜遭到莫斯科的拒绝后,又试图说服中国支持其武力统一,也同样遭到了拒绝。至1949年底,中苏两国领导人对朝鲜问题保持着一致的立场——不同意金日成立即采取军事手段解决南北朝鲜的统一问题。

朝苏的“密谋”

1950年1月19日,斯大林接到苏联驻平壤使馆的来信,说金日成在一次宴会上再次提出使用武力手段解决朝鲜统一问题,并要求面见斯大林,但是斯大林迟迟没有答复。1月31日,斯大林表示同意朝鲜的计划,并要金日成到莫斯科面谈。

1949年底到1950年初,短短一个月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使斯大林突然改变了主意?根据冷战史与朝鲜战争问题专家沈志华的研究,他认为正是中苏同盟的签订改变了斯大林对朝鲜半岛的政策。中苏同盟条约迫使苏联放弃1945年从国民党政府手中取得的权益。如果斯大林要维护苏联战后设定的远东战略目标,就必须在中国领土之外另有所图,以弥补由于中苏新条约的签订而在远东失去的权益,于是莫斯科对朝鲜半岛政策的改变就应运而生了。斯大林改变了他对朝鲜半岛局势的政策,把莫斯科一直坚持的防守战略突然转变为一种进攻性战略。

斯大林虽然同意了金日成的军事计划,但在朝鲜半岛采取军事行动还必须征得毛泽东的同意。因为就在几个月前刘少奇秘密访苏期间,斯大林曾建议,中共“应当履行对东亚各国革命所承担的责任”。

斯大林反复对金日成强调了两点:第一,这个计划必须征求毛泽东的意见,必须得到中共的同意才可以实施,因为毛泽东对东方问题有很深刻的理解;第二,万一美国进行干预,苏联是不会出面帮助朝鲜的,那时只能依靠中国的援助。毛泽东人尚在莫斯科,斯大林已经考虑要在朝鲜半岛发动战争的问题,但他对正在莫斯科做客的毛泽东却只字未提。

1950年3月,根据斯大林的建议,金日成指示朝鲜驻华大使李周渊拜访毛泽东,提出访华的要求。3月底,毛泽东估计金日成可能要谈进攻南朝鲜的问题,在会见李周渊时指出,“如果已经有了统一朝鲜的具体计划,那么会晤必须秘密进行。”但金日成访华后在5月12日会见苏联顾问什特科夫时说毛泽东认为“用和平方式是不能统一朝鲜的,统一朝鲜必须要用武力才行。”事实上,金日成为了取得莫斯科在发动战争问题上的同意而谎称中共支持他采取军事行动。

5月13日晚,金日成在毛泽东的会谈中首先通报了他与斯大林会谈的结果。毛泽东对此感到非常意外,因为斯大林不久前还明确表示反对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他对莫斯科已经为朝鲜开放绿灯表示怀疑,当即中断会谈,派周恩来连夜召见苏联大使罗申,给斯大林发电核实金日成的说法。显然,鉴于金日成所说情况事关重大,中国领导人心有疑惑,故必须要求莫斯科给以证实。

5月14日晚,苏联方面传来斯大林的电报回复。电文如下:

在与朝鲜同志的会谈中,菲利波夫同志(斯大林)和他的朋友们提出,鉴于国际形势已经改变,他们同意朝鲜人关于实现统一的建议。同时补充一点,这个问题最终必须由中国和朝鲜同志共同解决,如果中国同志不同意,则应重新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会谈详情可由朝鲜同志向您讲述。

直到这时,斯大林才第一次向中国领导人表明,苏联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斯大林的态度已经明朗,毛泽东自然不会扮演一个干涉者的角色,虽然他也表示不满,但只能被迫接受现实,表示同意在解放台湾之前先解决朝鲜的统一问题。

很明显,统一朝鲜半岛当初只是莫斯科和平壤的主张。对于金日成的具体进攻计划,毛泽东既不了解,也不想了解。但是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斯大林最后还是把责任推到了毛泽东的身上,面对苏联的压力,毛泽东不得不接受现实。沈志华认为,“中国同意金日成的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勉强的和被动的。”所以毛泽东根本不可能参与金日成的战争准备和策划。

实际上,参照当时的形式,1949年,正是中国革命的决战时刻,毛泽东显然无暇顾及朝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又面临着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以及稳定全国政治局势的繁重任务。在毛泽东看来大规模战争已经不在中国领导人议事日程之中了。1950年6月6日,毛泽东说:“新的世界大战是能够制止的。国民党反动派散布的战争谣言是欺骗人民的,是没有根据的。”就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前一天,《人民日报》刊登了毛泽东在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上的闭幕词,宣布“战争一关,已经基本过去了”。这表明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确实无意对朝鲜冲突进行干涉和参与。

5月15日,毛泽东再度与金日成会谈。他建议朝鲜人民要速战速决,不要贪图大城市,而要集中力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如果美国人参战,那么中国将会派自己的军队帮助朝鲜,而且现在就可以向中朝边境调去军队。在毛泽东看来,既然中国要北朝鲜提供援助,那么在外交和政治方面先做好一定准备是必要的。然而,金日成一再保证朝鲜人民军能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朝鲜问题,信心十足的金日成只需毛泽东点头同意他的计划,自认为并不需要中国提供援助, 一方面“他的一切要求在莫斯科已经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金日成不希望中国插手朝鲜事务。

毛泽东“被迫”共谋

金日成军事进攻计划获得斯大林同意后,莫斯科就加紧了向北朝鲜的武器供应和其他军事援助。而整个作战计划也是在苏联瓦西里耶夫中将和苏军顾问组协助下制定出来的。根据人民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俞成哲的回忆,5月上旬苏联大量调换了在朝鲜人民军中的苏联军事顾问,用作战参谋替换了那些以个人名义在朝鲜负责军事训练的军人,并为朝鲜军队制订了“先发制人的进攻作战计划”。

5月底,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和苏联军事顾问团联合向莫斯科报告,朝鲜人民军向三八线集结的行动已经准备就绪。在金日成的坚持下,军事行动开始的时间确定在1950年6月25日。接着,莫斯科又接到报告说,按照进攻计划,朝鲜人民军每天可推进15-20公里,预计主要的军事行动在22-27天之内完成。

由于事前斯大林和金日成对中国封锁了消息和情报,毛泽东对战争的准备过程和具体计划毫不知情。据一位前北朝鲜高级军官回忆,在战争爆发前,所有苏联援助的武器都是从海路,而不是通过中国铁路运抵朝鲜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中国获知朝鲜的准备工作。以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最初消息,毛泽东竟是从外国报纸上得知的。

战争爆发后第三天,金日成才派一名校官到北京通报情况。毛泽东对此十分不满,事后对师哲说:“他们是我们的近邻,战争爆发也不和我们商量,现在才来打招呼。”

朝鲜战争虽然爆发了,但中国领导人的注意力一时尚未转移到朝鲜问题上来。6月30日,即美国决定全面介入朝鲜战争的当天,中国颁布了土地改革法,一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全国范围内的军队复员工作也没有因战争而停止。6月初中共中央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为了争取财政经济情况的基本好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保存主力的基础上,要进行大规模复员。这些情况说明,朝鲜战争的爆发并没有引起中国政府的特别重视。

斯大林对中国一方面封锁消息,另一方面又要求有中国的同意才能发动战争,是因为如果战争进展顺利,即使失去东北,其结果还是可以保证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如果出现危机和困难,则有中国这个盟友来承担责任,同样可以实现苏联的既定目标。

朝鲜战争是莫斯科在亚洲点燃的“一把火”,正是战后美国在日本占领问题上对苏联的排斥,促使斯大林必须将苏联的势力范围扩大到整个朝鲜半岛,以此压制日本。斯大林等待的“国际形势”终于在1950年到来,1月,杜鲁门和艾奇逊分别就美国安全线范围做出声明,这使斯大林判断美国人不会卷入朝鲜半岛问题,遗憾的是他错误地估计了美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立场。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刻援助南朝鲜。美国卷入朝鲜战争,斯大林也把中国拖入了战场。

新疆性病医院

陕西阳痿医院

武汉银屑病医院

福建性病医院